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美國生產小記事:動動指真好買

決定再度到美國生產,除了第一胎經驗影響外(真的是完全在家休息、擠餵奶跟帶小孩的坐月子),免除選擇生產醫師跟地點的困擾跟讓Clare預上kindergarden的準備也是我考量的原因。

所以我還是選了原來的醫師,但這次因為有考量VBAC的可能,所以換到一家規模更大的醫院生產。相較於台灣已經低廉到扭曲的產檢跟生產,美國的產檢是很“陽春“的,但是Dr.Yen是很有經驗的老醫師(跟LMS差不多年代),上次生產時老公也親臨整個生產過程“確認“跟台灣沒有差別(規格最相似的是我待過的高級診所),但待產及產後照顧的人力比真的差太多(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品質),唯一不同的是這次這裡的大陸媽媽變得滿坑滿谷.....非常嚇人。

許多到美國生產的媽媽都會分享美國超好買的嬰兒用品,第一胎我買了最值得推薦的AVENT DUO雙邊電動(才百塊美金,我用完後還讓妹妹繼續使用)跟寬口徑奶瓶組(目前有出PP、PES、跟玻璃材質),還有許多Babygap的可愛小衣服,老二的衣服承接了兩個姐姐(Clare and cousin Emma)所以幾乎不用再買((而且兩個媽媽篩選留下的衣服幾乎都是純棉、有機跟材質最好的),Clare的衣服很多都購自同學家自產的TIZO童裝(她反而不愛許多美國品牌Gymboree、Gap那些),所以這次採購的重點是:

1.Peg Perego car seat:搭配好用安全的P3

        提籃式的car seat好處是可以不用把寶寶抱來抱去,能夠跟現有推車互相配合也很方便。雖然只能用到30Ib(約13kg) ,但因為P3本身是可以完全平躺的,很適合一歲前的寶寶使用。

 





2.妹妹極力推薦的ERGObaby carrier及有機配件:
雖然已經有了baby Bjorn跟好用的Mamaway背巾,符合人體工學、能前後背的這條背巾對媽媽來說仍是不可不備的好東西。


3.其他:
Avent 吸奶器的配件(我比較過Y拍跟PChome幾個賣家,有些零件不一定在美國買比較便宜,所以看個人需求,我通常是準備兩套消毒換洗)

Max Daniel小毯

Twilight ladybug or turtle



目前因為網站上購物須加上州稅(以前不用)所以我的比較原則就是先上 http://www.shopping.com  比價,幾個比較常逛的網站是

http://www.diapers.com/  可以買到很便宜的尿布、濕紙巾(我最喜歡美國pampers)

http://www.albeebaby.com/

http://www.amazon.com/

除此仍須考慮coupon跟on sale的交替使用,隨時利用計算機幫忙比較(有看過媽媽只花了US$ 49的過季Maclaren VOLO stroller),善用送貨到府的服務就可以享受購物的樂趣但不用辛苦地走來走去(當然在店裡挖寶的樂趣還是難以取代的)。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寫給Mei 在妳到來的前夕

親愛的寶寶,已經邁進了第35週的媽媽不能免俗地落入第二胎的俗套、就是常常眼裡看到的絕大多數都還是姐姐的身影(連記錄都是零散不全),但當妳開心亂動時全家一起撫摸妳跟妳說話時、又覺得對於能給妳一樣多的愛充滿信心。

八月底九月初,我們一起經歷了妳還在肚裡的小旅行(墾丁),因為明年此時也許我們會因為妳而暫停一次這樣好幾個家庭的出遊。

在十月初出國前夕不愛照相的媽媽難得照下了這張照片(因為愛美的孕婦臉都腫了)
當大家都在擔心媽媽肚子小是不是寶寶也太小時,只有媽媽自己覺得

“沒關係、肚子小比較好生“並繼續著對妳精神喊話“我們一起來try VBAC吧“

雖然妳帶給我不舒服的程度其實並不亞於姐姐(嚴重的早期孕吐、中後期胃食道逆流、非常多次的眩暈跟惱人的恥骨韌帶痛),也是因為妳對食物的敏感程度比姐姐更多、因此當我亂吃了一些不是那麼清淡的食物時,常常讓媽媽經歷非常多次的上吐下瀉(雖然這次懷孕托姐姐的需每天帶便當之福,媽媽都吃得很健康)。

能夠提早休息跟得到maternity and paternity leave的妳其實也比當時的姐姐還要更幸運,因為懷姐姐時是整整工作到37週才離開,而妳幾乎提早了一個多月,媽咪在工作上得到支持也多很多(真的很感謝周遭的同事)、甚至連出發前都還帶著一堆好友媽媽的愛心(手工麵線、桂圓等坐月子會用的的東西)。

也想讓妳知道你的小名是來自媽媽的媽媽(也就是你的外婆)跟姐姐愛看的Totoro電影,妳是我們三代傳承的寶貝、對你的愛不會少只會越來越多(就像接手兩個姐姐的衣服一樣、嗯!雙胞胎也夠穿)。

親愛的寶寶,已經準備好迎接你的到來~

關於教養 我的悄悄話

自從升格為人母後,朋友之間最常聊天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孩子。討論著孩子的問題、學校甚至食衣住行,常聚在一起幾個媽媽們往往對孩子教養的要求也會比較一致,孩子之間的衝突相對也會少很多。跟家裡有大一點孩子的朋友對談中也總是環繞著看功課、逼念書這樣的循環之中。

大家最喜歡問的總是:

“你爸媽以前都是怎麼教妳的?妳是如何XXXX可以考上這個學校、選擇這樣的工作?“

就連我自己跟妹妹在分享選擇幼稚園上的想法,她都會疑問:

“幼稚園有那麼重要嗎?妳又沒念多好的幼稚園還不是進T大?“

其實T大也好、我的職業也好,都不能代表一個“結果“或“終點“(更不能說是成功),頂多是我的“經歷“,經歷比較好不代表做事、生活或待人接物的能力也一樣好,更不代表人生從此一帆風順,相同經歷的人對於自己的追求本來也就不全相同,但是很感謝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給我很大的包容跟給我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份自由是因為他們在我的學習中認同了我處理自己事務的能力,在那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關於禮貌跟作家事的堅持。

於是,當我看看小小孩子在工作中得到滿足的那種快樂模樣(就像多年之後我終於明白自己對於工作最喜歡的部份是什麼一樣),我的內心總有份“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親自體會這份滿足、發自內心地去追尋這份成就感“的期待。在那之前,最重視的除了能力的養成,也加入了品格教育(如何跟別人相處)、面對挫折的處理跟基本自理能力的養成。

因為對我來說,理解到“輝煌的經歷“並不等同“成功“、或是“用心盡力“不一定得到“最好結果“的結論是在真正脫離父母呵護、進入工作職場後才慢慢體會的,一開始我也有過激烈的反抗、生氣甚至有點自暴自棄,但現在的我只會淡然地對孩子說:

“沒有人什麼都會、什麼都最厲害、什麼都贏別人的!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哪裡“比較厲害學起來或是真心“接受他、讚美他“也是很棒的“(雖然孩子一開始總是不能接受自己輸了的事實)

我想要的不是100分的孩子、而是真心享受著學習的孩子(我盡力了、我得到的跟我付出的比例相當、我可以慢慢為自己的所為負責等)。

我想要她學會的是“方法“而不是得到“高分“的訣竅;雖然後者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讓她多一點對於前者的追求(關於這一點我會提醒她但不會強迫她一定要這麼做),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盡相同、可以被評估的能力也不一樣,我也會努力學習不只是用成績來評量她的努力。

但願這份希望、不被將來會面對的壓力跟競爭吞沒;作為母親的這份堅持可以不隨波逐流、不因為看見tiger parents的所作所為而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