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有關科學教養與注意力提升

最近blog很荒蕪,但不是因為生活乏味而是因為太充實了(先讓我分享以下的話吧)





    有關教養,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專家(相反地我一直在母親的角色裡學習:從孩子的反應、其他爸爸媽媽們的心得、信誼的學前教育月刊及眾多書籍,最後在我的專業領域裡“偶而“會有一些涉及相關的學術文章),我是學生的角色。

     會想寫下這些是因為週五參加了孩子學校辦的演講,講題是“如何提升孩子專注力“,主講者很擅長幽默、誇張的方式引起共鳴,但再進入正題前引述的一些有關腦神經科學的背景知識,七成以我的專業來檢視幾近過時。腦神經科學的領域正如同超音波、基因醫學或免疫學一樣在過去的數十年有日新月異的角色、有關科學教養的問章,不容多述“洪蘭教授“的文章為其翹楚,而她也適時介紹一些目前科學界的相關研究來強化教養的觀念、勇於破除迷思(如腦力開發、感覺統合等)。

    正因為之前一小時的內容幾乎脫序演出,收到醫院急call的我自然也沒有繼續呆下去的理由(於是我名正言順地離場,一方面也是在裡面我每一秒都想舉手“提醒講者錯誤百出“但因為周遭父母舉頭稱是,我的個性又不那麼嗆辣)也許之後有不錯的內容、但我也沒興趣、沒時間再聽。

     主講者花了很多時間批評生產過程中的“傷害“對孩子造成影響:我不否認生產中的確存在一些風險,但我想強調的是懷胎九月的時間難道不重要嗎?我們目前的研究發現許多長期處於缺氧狀況(如胎盤功能不良或妊娠毒血症)的胎兒在成年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出許多、還有妊娠糖尿病媽媽的血糖控制越差也會影響到出生後數十年後的疾病發生率,這兩個例子只是想反證“不是只有生產的缺氧“才算數,胎兒一旦在媽媽子宮裡著床成長後、便與母體的種種變化習習相關。

    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的時機其實都有相當清楚的臨床指引,主要使用的時機多是“媽媽用力不夠或根本不能用力“,為什麼會這樣?很多原因是平時不運動加上產程體重增加過多(超過 15~20公斤),把這些問題冠到產科醫師衛教不夠,我認為相當不平,我常對自己的病人說“嘴巴跟腳都在你身上、你都不能管好自己,我要如何提醒你?“我只能慢慢讓她們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與母體狀況習習相關。

(有沒有回想起大樹叔叔對孩子說的“我要來幫忙管你的手“的fu~)

     最近還看到一篇很好玩的論文,指出害怕生產疼痛的女性剖腹產率高(這麼想當然而的結論!)可是在臨床上的確沒錯,除卻醫療建議的剖腹產(如緊急胎心音不穩定性變慢、前置胎盤、胎盤剝離或胎位不正),很多要求看時、選擇性的剖腹產決多數都是產婦或家屬要求,這些人就算遇上強硬要求病人先採自然待產方式、通常也都會產程遲滯。為什摩呢?自己都對自己沒信心了,要別人怎麼幫妳?

    而這些“個人因素“難道就會影響影響孩子一生?我想也未必。我自己也因為胎位不正接受剖腹生產,更擔心讓孩子“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生會造成她缺乏安全感,但我也是很努力地親餵一年三個月的母奶加強她的安全感,正面解釋爸爸媽媽的工作有隨時待命可能的事實。

    孩子的專注力絕對是可以養成的,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正視他們的需求、但不須要以他為中心而活,堅持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好或告一段落才能結束,而且要參與收尾的工作,親身參與蒙氏教養孩童的過程,我更提醒自己回到家後不要再一直盯電視、看手機或上網(那是孩子上學、或是睡著後我才能做的),讓他看見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勝過腦力開發課程或奇怪的睡眠開發音樂。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很多我的媽媽好友們都做得比我更好,也感謝我們彼此給予對方的支持;我只是多了可以從科學期刊驗證這些理論跟傳遞這些消息的管道,我想給大家一點feedback。